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 郭思琪 实习生 沈佳丽
又是一年毕业季,家住福州市仓山区吉龙社区的陈文汉正伏案整理全年创作的字画,这些即将在8月义卖的作品,将化作贫困学子的助学金。2008年,一场地震让陈文汉心急如焚,思来想去,他迈出了义卖的第一步。此后十余年,陈文汉资助了许多福州贫困学生。而50余载翰墨相伴,书法于他,最初只是逢年过节受邀为亲友邻里、单位书写对联的纯粹爱好。
陈文汉(右)教海都记者(左)握笔
“他们看我写春联,学识字”
“写好字,读好书。”这是陈文汉幼年时,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看父亲和几个兄弟聚在一起,以笔交流,他的书法之路也开启了,一走就是50多年。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毛笔字,晚上就写一篇钢笔字日记。从小学到大学,陈文汉的字在校园里一直很出众。在当时的农村,会写字且写得好的人不多,有村民感慨:“咱村里终于出了个会写字的。”
每逢春节,村民们会成群结队地到陈文汉家,邀请他写春联。陈文汉总是笑着答应,然后认真铺好红纸,饱蘸浓墨,挥笔书写。这时,周围会围满村民,他们好奇地看着陈文汉写字,不时问:“这是啥字喔?等贴起来,要讲给娃娃听。”对陈文汉来说,那时书法就是纯粹的爱好,能让大家多识字,看到大家开心,他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陈文汉(右)和海都记者(左)合影
以字为舟,义卖帮助百名学子上学
陈文汉从未想过,自己的字还能帮到灾区群众。2008年,一场地震让陈文汉痛心,/p>
此后十多年,陈文汉的书法变成了福州近百名寒门学子的希望。4年前,福州市南屿镇农村有位濒临辍学的准大学生。“他父母体弱、家无生计,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却交不起学费。”陈文汉说,他和其他的书法爱好者在与学校及教育部门沟通后,来到了这名学生家中,看到老旧的房屋,看着学生干农活干得满头大汗,他们资助了他四年。今年,这名学生走上讲台,成为教师。“这也是我坚持书法义卖的动力。”陈文汉眼中泛起微光,好像比自己获什么奖都高兴。尽管五十年笔耕偶感疲惫,但看到孩子们能通过资助有所收获,他仍然在砚台里磨开新的晨光。
“书法是国宝,慈善是本心。”陈叔的书案上,“点石成金”四字笔力沉雄。如今,越来越多书法爱好者受其感染加入义卖,这种爱心的传递,如同书法艺术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编辑:陈佳卉
审核:江荷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炒股加杠杆app,场内配资,杠杆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