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畅意玉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郑立波走进石铭玉石文化有限公司,向玉雕学徒现场传授选材、玉雕技术与审美构图等知识。郑立波告诉记者,肇庆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让他有机会成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员,深入走访10余家玉雕企业,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促进了肇庆玉雕行业高质量发展。
郑立波(中)走进石铭玉石文化有限公司讲解玉器选材方法。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彭新启 摄
这是广东省肇庆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缩影。2024年以来,肇庆市总工会把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制造业当家等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为目标,以全国和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工匠人才为基础,按照区域和行业分类及企业相关性等因素整合优化,组成肇庆市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队市直分队、通信行业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等49支队伍。全市累计组织400多人次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解决技术问题600多个,帮助4000多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服务企业80多家,创造经济效益或预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深受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紧盯“百千万工程” 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的助推力
肇庆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肇庆制造业当家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工会组织在落实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中的新思路、新举措,以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以助力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为主攻方向,以送技术、解难题、促创新为主要方式,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提升,通过建立镇村按需“点单”、工会精准“匹配”、劳模工匠“送技”三项机制,大力实施“劳模工匠助村行”“乡村工匠技能提升行动”,让劳模工匠人才在助推“百千万工程”中更好发挥技术特长、专业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
肇庆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帮扶。四会市沙糖桔种植专家劳模工匠服务队指导农户改良种植技术,带动5个镇实现产值增长15%;肇庆高新区生物医药行业工会联合会推动企业研发“粤抗一号”中药茶饮,惠及村民超万人。
截至目前,肇庆市已举办乡村工匠培训班33场次、培训工匠2906人,1675人获“广东省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组织5753人次乡村建筑工匠参与农房风貌改造,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提升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筑工人白云在四会市大沙镇岗美村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彭新启 摄
6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岗美村看到,马路一侧的农房已完成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建筑外立面以白色和浅褐色相间,橘红色墙面点缀其间,让乡村振兴建设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做好四会市“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交四航局肇庆四会大道项目经理部建筑工人白云已驻扎当地1年半时间。白云告诉记者,他和60余名工友参加了四会市总工会于2025年1月举办的乡村工匠培训班。此次培训内容既有建筑施工技术规范,也有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大家受益匪浅。
紧盯企业实际需求 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根据劳模工匠人才从事行业、专业特长及企业性质和需求情况,肇庆市总工会分类整理劳模工匠技术“资源菜单”,组建49支共100多名劳模组成的“市—县—基层”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肇庆市总工会紧盯企业发展需求,坚持“企业所需、工会所能”,面向全市企业收集“疑难杂症”,形成涵盖多项技术难题在内的“需求清单”。针对风机配套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国劳模、广东肇庆德通公司副总经理王华带领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服务队深入配套企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活动,帮助风机配套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个,不仅为风机配套企业带去了宝贵的技术支持,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
同时,建立匹配机制,开展“需求”与“技术”的配对,促使企业的“需求菜单”与劳模工匠的“资源菜单”实现精准对接,努力打造“企业如实点菜、劳模工匠务实做菜、工会踏实送菜”的良好局面。全国劳模徐建贤带领服务队构建“技术攻关+现场指导”的双向服务体系,针对养殖户常见的疾病防控难题,提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策略,推广疫苗标准化接种流程,将生猪存活率从75%提升至92%;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疾病预防方案,帮助广东甘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减少兽药使用量30%,年节约成本超10万元。
此外,组织开展“揭榜领题”“集中攻关”“师徒结对”“技能培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清单+服务”“技术+需求”措施,探索建立劳模工匠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常态化、精准化和系统化服务机制。四会市玉器行业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精准定位玉器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待突破、文化内涵待深化、人才梯队待完善等痛点,建立“需求收集—问题研判—精准对接”工作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一人一法”的服务原则,通过“技术指导+匠心传承”双轮驱动,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手把手”“问诊式”现场教学指导,为玉雕产业注入创新动能,探索出一条以劳模工匠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特色路径。和昌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在了解到玛西尔公司面临的电线易褪色和开裂等技术难题后,向企业提出调节稳定剂配比、更换柔软性胶料等工艺改进方法,经过半年多的实验验证,使得企业产品满意度大幅提升、企业效益增长10%。
紧盯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
2024年以来,肇庆市总工会搭建劳模工匠与广大企业“双向选择”的畅通通道,紧盯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企业管理提升等方面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水平培训服务,与改进企业工艺、提升企业技术相结合,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突破和管理提升,探索出专项行动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肇庆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员深入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帮助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4000多人次。同时大力开展技能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国劳动模范、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瑞爱带领团队从事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及动物疫苗的研究,突破并革新疫苗产业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兽药证书29个、发明专利68件、省部级科技奖18项。广东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联合四会供电局共同研发生产出“黑科技”产品——通信型低压配网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电网向智能电网发展。高要区压铸行业劳模工匠服务队通过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累计为各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36个,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职工技能显著提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或预期经济效益130多万元。
职工评价
工会“架桥” 工农“联姻”
广东鹏凯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富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养殖业的进步,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及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公司瞄准了养殖尾水处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计划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将传统的鱼塘养殖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相结合,打造养殖行业的新质生产力。然而,作为一家工业企业,我们相关的农业资源十分缺乏。高新区总工会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立即行动,为企业联系对接高要区政府。如今,企业已与高要区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鱼虾共生绿色循环(高要)基地项目,让企业的科研成果得以落地转化。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彭新启 通讯员莫丽华 植伟)
炒股加杠杆app,场内配资,杠杆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